2007/10/19 | 平凡纪
类别(&自志ing) | 评论(0) | 阅读(19) | 发表于 22:31

平凡纪

记得看<<拿破仑传>>开篇时,里面描写拿破仑出生的时候天象发生了异常的变化,天边微露白光,狂风大作,据说这预示了他雄伟壮阔的一生。而在夏末的某一个夜晚,我出生了。据目击者描述,那个夜晚安静祥和,微微带着几丝凉意的风习习地吹着,是一个普通得理应被大多数人忽略的夜晚。或许,这也预示着我平凡的一生。记得王家卫说过:“我很特别,我很平凡,所以我特别平凡。”

    大多数人的童年都是围绕着“玩”字展开的,而习惯于随波逐流的我也没有表现得任何不一样。我出生在洛阳,刚开始的几年也是在那边生活的,对那里的印象仅停留在冬天能把脸吹得生疼的干冽的风和玩不尽的雪。有一次在冬天的时候,学校组织堆雪人,我兴冲冲地跑去集合,然后开心地把一个可爱的雪人堆了起来,还没等到我享受完成功的喜悦,就被突如其来的疼痛吸引了。原来我一直没有戴手套,小手已经被冻得红红肿肿的了,于是我马上跑回家找妈妈,妈妈很困惑的问我:“手套不是挂在你的脖子上吗?怎么不会自己戴呢?傻孩子……”我语塞。现在看来,日后的这种马马虎虎粗枝大叶的性格大概就是在这个时候初见端倪的,也为日后的不断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我五岁左右,我们一家人来到了珠海,住在柠溪村的一间集体宿舍里面(现在已经城中村改造,建成了住宅小区),那里只有我一个小孩,所以平常只能天天跟在大人屁股后面去发现点什么可以消遣的东西。记得当时我发现了一种粉红色的卷筒纸巾,因为与平时的白色不同,我就很好奇的抽了很长一条。把它的一端抓在手里然后一边跑步,一边扭头看飘飞的纸巾条,像一道彩虹。之后的很久很久我知道了那些纸巾是最廉价的一种,但是这丝毫不影响那道彩虹在我心中的地位,里面有我敝帚自珍的小小快乐。

刚来珠海的时候,家里相对拮据,三个人住在一间小小的宿舍里面,但是宿舍里无处不洋溢着家的温暖,在我的心中比任何别墅都要好。有一天,不知道从哪里跳出来一只肥鸡,跳到宿舍的院子里并被我爸抓着了,我当时挺兴奋的,并不是因为有鸡吃了,而是我特别喜欢小动物,当时孤身一童的我也挺空虚的,这样的话就可以多一个玩伴了。但是大人们的心思似乎没有与我产生共鸣。毫无防备的,我看见爸爸已经左手持刀,右手握鸡脖子,准备放血了。就在这生死攸关的一刻,我“哇”的一声就哭了出来,大声叫:“不准杀小鸡!!”说得没有铺垫,很简单,我爸也就迟疑了一下,鸡暂时安全了。一方面为了不伤害我幼小的心灵,另一方面他个人也觉得在孩子面前杀生实有不妥,于是决定改变一下地理位置,在某个角落……这些当然是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的。我只知道那天晚上的鸡肉十分鲜美,并没有发现它就是我早上奋不顾身从爸爸手上救出的它。

直到这个时候我对“朋友”这个词并没有什么概念,当然也没有什么同龄朋友。一方面因为待学在家(虽然在洛阳上了学前班,到珠海后因为年龄和政策的问题,无奈要重新上幼儿园和学前班),另一方面附近也没什么同龄人,各种历史上,地理上的因素造成了当时的窘况也实属无奈。直到后来搬了家,又上小学之后才有了不少玩伴。现在回想起来,小时候的友谊真的很有趣,只要能玩到一起就是朋友,今天我不爽你就绝交,当然明天就可以和好。但有一件事给我的印象很深,让我明白了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朋友的。那时候因为身高的优势加入了篮球队,队里面是由不同班的人组合在一起的,自然也就交到了很多朋友。但就是有一个女生一直对我比较有意见,听别人说是因为我是队里最高的,教练对我也一直是宠爱有加,问题是她长得也挺高,打球甚至比我要努力多了,却总是被人忽略,所以心里对我抱有一定的芥蒂。然而我自始至终都是想和她做朋友的。直到有一次在学校楼下的小卖部碰到她,我很热情地跟她打招呼,她却面无表情的转过了头,我无端端被泼了一桶冷水,心里很是委屈,但是这时候她突然回过头来对我说:“如果你请我吃棒棒糖,我就和你做朋友。”我并没有多想,把身上不多的钱全部掏出来买了一支棒棒糖递给了她。她开心地拿着糖,说了句:“谢谢。”然后头也不回地跑开了,我看着她渐渐远去的背影,心里不清楚是什么滋味,那时候还不知道“堕落”这个词,还不能用它来形容友情,否则我肯定会极端蔑视自己的,但是那个时候我也明白了有些东西是不能用钱来交换的,就算交换了也是假的。人生在世总会遇见很多不同的人,幸运的话会有大部分人对你好,喜欢你,照顾你,成为你的良师益友。但是,总也会有那么几个人因为某些原因对你存有偏见,甚至仇恨着你,你并不需要因此而感到烦恼,只需要保持安之若素的心情自我的生活着。她的模样我已经渐渐淡忘了,但是她的背影总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当然这件事并没有打破我们之间的坚冰,之后我对她的态度也只是敬而远之。

其实小学交到的好朋友我都还能清楚地记得他们的名字和相貌,还记得我们一起去看日出,一起去探险,一起到处收集邮票和电话卡……但是现在好像都失去了联系,我的那些花儿们都散落在了天涯,不过无论是哪一个在我的心中都是不可取代的存在。我相信有一天在某一个街道的转角我会寻找到那些不小心遗失的美好,然后笑着问候一句:“你过的还好吗?”

浑浑噩噩地来到了初中,很幸运的碰见一位可爱的英语老师,她的教学方法很独特,上课的时候教室的气氛总是很活跃,还经常给我们讲她自己的故事。可能因为我是英语课代表的原因,跟她的关系也比较铁,她除了英语外,平时还会问问我的生活,比如最近有没有看什么课外书啊,在家里帮不帮爸爸妈妈作家务什么的,让人感到很温暖。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对英语比较感兴趣的原因吧。就算在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每当英语考试考差了,就会觉得愧对于她的悉心教导和厚望,于是就很努力的学,每当考好了的时候就想像她知道了一定会很开心的,说来这也算是一种学习的动力吧!

初中的友谊也很单纯,但是不像小学的那种简单,可能是因为每个人都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吧。记得我们是一大帮人堆在一起聊天的,茶余饭后的活动主要就是踢毽子。然而有一段时间,因为学习进入了紧张阶段,老师不允许我们踢毽子,但是我们依然风雨无阻在操场上踢,当然会随时注意周围的动静,一有情况发生就会迅速作鸟兽散,有的假装跑步,有的假装跳远,还有的只能假装路过了……我们每个星期六都会到学校外面改善一下饮食,有一间叫做“兴榕美食”的饭店是我们大多数的聚集地,一张大桌子都不够我们坐,但是还是要挤在一起吃。虽然有时候过于夸张的笑声会引来众人的不满,但是我们还是会忽略大多数人的利益,毫无顾忌地说笑,这就是年轻的张扬吧。这种友情,有着别人无法靠近了解的天地,让人珍惜,无论欢笑或者眼泪都会是惊喜。

最难忘的当然还有永远的一班,有着非常强的凝聚力。虽然是学习上的重点班,在体育方面也从来没有丢过校运会的第一,这都是得自于每一个班级成员的努力。每一次的集体活动,无论是广播操比赛,还是书法比赛,每个人都会很认真的准备,这也许是第一次让我深刻的了解到了团结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能战胜一切困难。

初中的最后一节课是语文课,老师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讲课,而是让我们每个人说一句话。那个场面十分感人,好像突然间空气中开始分泌一种化学成分,免疫力低的人就会留下眼泪,好多女生都哭了,我本以为我有这种抗体……我记得我说的话是:“用记忆一种花的方式记忆。”我想把这三年的点滴记忆看作是美丽的花朵,让它在我的心中常开不败。就像B612星球上的小王子守候着他那朵独一无二的玫瑰花一样。

虽然最后中考没考好,给初中结了一个比较烂得尾,我还是会记得这个班级,这些可爱的同学老师们,并永远在心中默默祝福他们。

高中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从家里搭车过去都要一个多小时,因为这所学校不是我的第一志愿,所以来到这里的一段过渡期里就会难免有一点失落一点遗憾,导致当时看待很多事物都会用相对消极的眼光,情绪也很不稳定。但现在看来,这些并不只是坏处,其中我人生的第一篇满分作文就是在这个时候完成的,题目叫做《散落的夏天》,也算是有感而发,描写的就是中考之后的灰色生活,老师的评语就是:“中心明确,感情真挚。”所以人生有时候也总需要一些灰色地带。就算是最金碧辉煌的宫殿,也难免会有潮湿阴暗的褶皱。成功不一定就会幸福,失败也不能代表无能,那些挥汗如雨,以梦为马的日子,都会成为日后铭记于心的美好回忆。

高中的明显不同是我开始了我的宿舍生活,离开了妈妈的唠叨与爸爸的监督,当然也没有了美味的饭菜和舒适的环境。开始了八个人住在一间小屋子的生活。刚开始我很是兴奋,但是后来发现有很多的不方便。少了自己的空间,多的是大家的商量与讨论。

记得每个星期三是我们的宿舍日,这一天晚上我们八个人会一起去吃宵夜;记得那年寒假我们一起去逛街,照贴纸相,虽然是寒冷的冬日,为了能把所有人都放进那张小小的照片里,我们都出了一身汗;记得半夜爬起来去看流星,11颗流星充满着我们相互之间的美好祝福;记得拿着电筒打牌打通宵,庆祝期末考试终于结束……还有很多很多的记忆,它们像是浸了水的水粉画,颜色慢慢化开了,淡了,但是不可置否,纸上是有画的,曾经它是那么清晰和丝丝入扣。而那些往事则是纸筒里的纸屑,需要整理,却还只是一些小小的片断。而我们八个人,也从小小的个体慢慢变成了一个大的整体,虽然少不了小吵小闹,谁又能否认这不过是幸福生活的调味料呢?在难过的时候,或是偶尔陷入泥淖之中,总能体会到周围的温暖力量,不被觉察的温柔,像要用更多的言语去描述,却都词不达意。

都说高一新鲜,高三拼命,往往把高二忽略了。然而对于我来说高二确是异常难忘的,我遇见了给我重大影响的同学老师,同学让我认识了自己,老师则让我相信了自己。话说高一被分到普通班,虽然高一学习不甚努力,却也在高二的时候进了次重点,周围的气氛有了很大的改变,老师的要求不同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同了。我第一次发现早上可以五点多起来背书的,第一次发现中午可以不回宿舍午睡在课室继续学习的。相比之下,我每天还是毫无知觉的不紧不慢的生活着,在别人一本本的完成课外题目的时候,依然有作业就写,没作业就翻翻课外书,打打球。我不禁想,我到底是凭什么留在这个班呢?当我在人生路途上一步步行走的时候,别人早就迈开脚步从我的身旁掠过,我却一直毫不知情。似乎是一夜之间,我变了一个人,早上很早起床争取更多的时间背书;吃饭也改成了一个人吃,为的是省下等人的时间;晚上睡觉前还打着电筒拿着书背着单词,直到眼睛睁不开……然而之后的一次月考,我的成绩反而大幅度退步了,这对我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打击,因为在我的定式中,努力就会有结果,付出就会有回报,但为什么现实却总是与我的想法不符呢?我疑惑了,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我到底应该怎样做呢?那几天我真是有点精神恍惚,拿起书却不知道应不应该看,似乎看了反而会更差;拿起球却不知道应不应该打,别人都在为自己的前途奔赴,而我却在这里逍遥快活,置身事外。班主任似乎发现了我的变化,并找我谈话,我还记得他温柔的眼神,亲切的话语,虽然内容不过是一些听惯了的安慰和鼓励,后来还帮我分析了一下试卷,但是他的言语他的举动却在我的心海中卷起了一个巨大的波浪,翻腾着,让我有了继续努力的勇气,可以这样说,他的鼓励拯救了我。记得当时我一直在流泪,不是因为伤心,而是因为感动和感激,原来还是有人看见了我的努力,还有人理解我的痛苦。对于他来说这可能只是班主任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只是举手之劳。但是之于我,这却有了更深层的涵义,坚定了我的信念,也让我深刻地明白的一句话:命运是势利的女神。对于向她顶礼膜拜的人往往不屑一顾,而对于那些无视她的人却格外垂青。一个人越想成功,就往往容易遭受失败,越想得到财富,反而越接近贫穷。于是这一次我把名次放下,书本一页一页地看,知识点一个一个的记,慢慢的眼前变得豁然开朗了,成绩从刚进班的倒数进入了前十,也为我高三的继续努力起了启示的作用。

说到高三,是早已经被许多人写过无数次写到烂的话题,但是不容置喙的是,高三真的教会了我许多,比如坚韧,比如感恩,比如勇敢。

记得当老师要求我们每天背四个小时以上的政治,我挺有感慨的,在日记里写到:“背!背!背!翻天覆地地背,至死不渝地背,奋不顾身的背,永无止境地背,山崩地裂地背,连滚带爬地背……”现在想来,那段充实的生活实在是刻骨铭心,每个人都努力着,对一切暂时的痛苦都甘之如饴。黑眼圈是悲哀,也是财富,没有努力是白白浪费的,没有痛苦是白白经历的——哪怕最后没有达到理想的彼岸,也不是一种失败;若没有年少的奋不顾身,又哪来老年的省悟呢?

我们很累,但是我们不悲伤,因为我们站在世界的顶端。

走在人生的路途上,有时我会想到过去,于是停下脚步,回头看走过的路,快乐会引起一种亲切的怀念;痛苦则会成为一道永不消失的伤痕。只有岁月流转,尘埃落定,回头深深一望,悉心聆听岁月的跫跫足音,才能发现快乐或者痛苦,应该如何定义。

平凡的我们,不管是竭力盛放,还是静默颓败,都如此甘愿和珍重。

0

评论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