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马丁·路德是在高中的课本上,他所发起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了西欧各国,他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天主教会的思想禁锢,焕发出创新精神和生活热情。他对教皇权威的毫不畏惧,他在与神学家们辩论时的激扬飞跃,还有他所翻译的德文版《圣经》中优美的文字,无不让人为之折服。
但是最近在阅读有关德国史的书时却发现每每在描写马丁·路德时总会出现与过去印象中不怎么一致的腔调,使我对历史真相的了解与对马丁·路德的认识都有了更深一步的进展。
首先,众所周知马丁·路德少年是在父亲的要求和自身的努力下考进了埃尔富特大学的法律专业,后来却不顾父亲的反对转到了雷尔福特古斯丁修道院当修士,学习神学。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在于他被一道闪电吓到,遂起誓将成为神甫。当时的具体情况我翻阅了很多本的有关书籍都未有详细的描写。但是,单凭此事,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又是多么可笑的一件事。一个正常不过的自然现象,竟然让一个在大学中修读法律的学生因为迷信而放弃学业。暂不说后来他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在我看来他这种行为是盲目的,不理智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懦弱的。
次之,当马丁·路德的指引下,各地的骑士暴动和农民起义相继揭竿而起时,当人们最需要他给予鼓励和肯定的时候,路德却退缩了,最后走向背叛,成为世俗统治者的代言人。他试图阻止起义,甚至与闵采尔辩论,自此他已经失去了上百万颗人心,后来还发表了《反对杀人越货的农民暴徒书》书中指出:“无论谁,只要力所能及,无论是暗地里也好,公开地也好,都应该把他们戳死,扼死,刺杀,就像必须打死疯狗一样!”他敦促诸侯们以上帝的名义杀死叛乱分子。据统计,这场歧义历经十年,约有13万名农民被诸侯们以酷毒的方法杀害。难道这些惨死的农民们都是罪有应得的吗?
最后,马丁·路德在进入垂暮之年后,放弃了自己当年独立的思想,而选择与德意志皇帝查理王和解。“这是一个典型的德意志悲剧,这一幕在许多德国人身上重演。”